老年医学科医患沟通

高焱莎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8-28浏览次数:15

三、治疗中的积极沟通

(一)针对患方的医学与健康教育

1.需要告诉老年患者和家属的医学知识 特别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老年人的解剖和生理特点:①解剖特点: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体态、外形轮廓首先会发生变化,如身高会缩短,背部弯曲,腹部肥胖等,行动会变得不稳和迟缓。②生理特点: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及各个脏器功能均会发生退化或衰减,如视力模糊、两耳失聪、牙齿脱落、记忆力减退、动作迟钝、手脚不灵活;心脏衰退、血管硬化、肺活量减少、骨骼变脆、容易骨折、免疫力下降等,因此更容易患病和继发感染,一旦患病,痊愈和康复也比较慢,预后较差;同时也易产生各种精神和心理的问题。

同时要说明,人的一生是一个自然发展和衰老的生物学过程。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循环往复,使人生得以延续和进化。应使老年人和家属充分了解自然规律,客观认识疾病,坦然面对衰老和死亡的生物学自然过程。

2.需要告诉老年患者和家属的健康知识 有关疾病的健康知识及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对老年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对老年患者而言,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1)做好身体保健,定期到医院查体:由于老年期身体健康状况的逐渐下降,心理承受能力减弱,更容易患病或使原有疾病加重,需要经常或定期为老年患者及家属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和康复指导,告诉他们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讲解心脑血管病的易患人群和易患因素,指导老年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及老年痴呆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和二级预防,定期提醒和督促老年人到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等等。

2)张弛有度,避免过劳:这是医生需要告诉老年患者及家属最多的健康教育内容,几乎适用于所有的老年病患者,尤其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患者,更要强调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的体力及心理负荷,有利于病情的稳定和康复。

3)生活规律,心态平和:进入老龄期后,由于社会地位、家庭成员及经济收入等的改变,老年人的生活规律和心理状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何能做到规律的生活,保持住良好的心态,对老年人及老年疾病患者都至关重要,尤其是老年人家属的关怀和理解,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影响非常重要。

(二)适度告知患方治疗中的风险

老年疾病中的急、难、危、重病占相当比例,其风险不言而喻。如老年人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左心衰、急性脑出血等,因其起病急、危险性大、死亡率高,在医生的治疗过程中,随时有可能会出现危及生命的意外风险。所以,在救治过程中随时可能会出现病情恶化,乃至死亡,故临床医生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要及时充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治疗中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其严重程度。例如,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医生一定要在术前与患者(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及家属充分沟通,告知该急诊治疗的必要性、术前的准备情况、术中有可能出现的意外风险及相应的抢救措施、术后有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及意外等,以便让患者及家属对这种治疗有大概的了解,能积极地接受和配合,对可能出现的突然变化有必要的心理准备,尽可能避免日后医疗纠纷的发生。

(三)给予患方治疗方案的知情选择

知情同意是临床医患沟通的重要项目,贯穿于医疗工作的始终。在某些情况下,同是老年患者,却常因疾病不同、患病基础情况不同、患者的抵抗力不同而采用的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如内科保守治疗、介入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医生应该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良好、有效地沟通,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及治疗方案,给患者及家属充分的知情权,以征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如老年肿瘤晚期的患者或危重病临终前的患者,患者及家属的态度可能会大相径庭,故医生要及时和他们进行沟通,讲清楚病情及预后,充分告知拟采用的治疗方案的利与弊,让患者及家属充分知情,给他们自愿选择的机会和权利,让他们自己做出“同意”或“拒绝”的决定,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并做书面签字。在与患方谈话中,切记不要刻意干涉患者和家属的个人意愿,要充分尊重患方的选择。

(四)引导患者和家属配合治疗

在老年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理解程度和心态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恢复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医生有责任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与非语言交流方式和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告知所患疾病相关的医学知识及诊疗方法,并充分揭示每种治疗的局限性、风险性及治疗方案,以便赢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避免医患矛盾和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