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医患沟通

赵红如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9-06浏览次数:10

【案例1因用药毒副作用导致的沟通障碍

患者,张先生,70岁。患三叉神经痛3年余,每天备受疼痛折磨。发病初期偶尔疼痛,未予重视,近1年来发作频繁,疼痛难忍。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来院就诊后,医生处方卡马西平,从每次半片,每天3次开始,逐步加量至每次1片,每天3次。叮嘱服药过程中,注意有无过敏反应,如有,需要及时停药并复诊。患者服药1周后症状改善,两周时明显缓解,但出现瘙痒及皮疹。因当时面部疼痛明显缓解,且距离初始服药已有两周,患者没想到是药物不良反应,以为是食用的鱼虾过敏,没有在意,并继续服用卡马西平,在随后的3天里,皮疹加重,到皮肤科就诊,考虑为卡马西平导致的过敏反应,因病情严重,收住入院,尽管积极治疗,仍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剥脱性皮炎,住院抢救治疗一个多月后病情才稳定,但花费较大,患者和家属都极度不满,要求当班医生赔付。但主诊医生表示,当时反复跟患者交代过,并且在病历上写明,如服药期间有过敏反应,需立即停服,并来院就诊。患者家属查看就诊病历和当天的医疗记录后,表示理解,未再纠缠。

此案例提醒我们,老年或知识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单独就诊时,如果初始治疗,一定选择毒副作用少的药物,如果必须使用某些很可能出现副作用的药物,让患者取药后,再次返回诊室,跟患者当面反复交代,并在药盒的醒目位置做出提醒。同时在病历上详细写明相关注意事项,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如果有家属陪诊,需要跟家属详细告知可能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请家属注意密切观察相关情况,并及时提醒。

因患者或家属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常常对疾病的严重程度、病情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不良预后认识不足,对治疗抱有的期望值很高,一旦病情恶化则没有思想准备,部分患者及其家属不承认医学的局限性。


【案例2患者家属对医方的告知沟通没有充分理解

患者,李某,因“突发头晕伴行走不稳2天”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年,不正规服药。头颅CT:右侧小脑半球大片梗死。入院后床位医生立即跟家属沟通,告知病情:短期内可能因脑水肿加重,甚至出现脑疝,呼吸、心搏骤停等情况。但家属不以为然,认为患者“就是脑梗死而已”,哪会有医生说得那么严重。入院第3天晚上,患者出现呼之不应,双瞳孔散大。家属情绪激动,在病房大闹。医方考虑为后颅窝压力增高导致的枕骨大孔疝,立即给予脱水降颅压处理,使患者神志转清,请脑外科会诊后给予去骨瓣减压后病情稳定、好转出院。

该患者在入院初期,家属因医学知识匮乏,对医方的告知沟通不重视,对突发的病情变化无法接受,导致情绪失控。这提醒我们需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跟家属充分地沟通,争取家属最大程度地理解和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