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内科沟通案例分析

王金泉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9-08浏览次数:19

        (一)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30岁。因“乏力2年,体检发现血清肌酐轻度上升伴尿检异常、血压轻度升高10天”入院。患者2年前出现乏力,未予重视。10天前无明显诱因乏力加重,并出现食欲缺乏,当时测血压偏高,自行服用氯沙坦后头痛缓解。10天后因乏力和水肿症状明显加重,尿泡沫日趋增多而去当地医院检查,尿蛋白、尿隐血、Scr均升高为异常,未行特殊治疗即转入我院。未育,过去史、个人史、月经史和家族史余无特殊。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综合实验室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IgA肾病。

(二)患者及家属心理状态和表现

1.患者偏执、绝望 患者来自农村,不具备医疗常识,认为病变重,会进展到尿毒症,不能生育,生活没有意义。

2.家属不信任 认为这样一个著名的肾脏疾病研究所,这么多有名的医生,患病才2年,怎么就会出现那么多慢性化病变;肌酐轻度升高,为何就不能生育。

3.猜疑 家属与患者之间互相猜疑,家属认为患者故意隐瞒病史,为了自己的健康,不愿意冒妊娠风险;患者认为家属可能会因此遗弃自己。

(三)沟通过程与成效

首先,医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科普手册告知患者肾脏疾病是可治的,即使到了尿毒症阶段也有成熟、有效的治疗手段,许多患者一边接受肾脏替代治疗,一边照常工作,如尿毒症患者——著名作家史铁生,用笔书写人生,以此来坚定患者的信心;其次,人生包含很多方面,生儿育女只是其中之一,其本身也是为了更好地完善自我。以自己的临床实践告诉患者家属,一些事业做得非常好的企业家、高级知识分子(在不透露个人信息的情况下)由于肾脏疾病不能生育而通过领养途径照样获得了当父母的快乐;第三,大多数肾脏疾病起病隐匿,有些甚至到尿毒症时才来就诊,患者本身并非故意隐瞒;第四,人们只有在尊重规律的情况下,才能改造自然。生老病死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正常人在40岁以后就会出现肾小球球性硬化,硬化的肾小球无法恢复正常,因此在目前情况下,治疗的目的是控制可能控制的因素,尽可能地延缓疾病的发展;最后,告诉家属即使正常人妊娠,都有可能出现各种合并症,从目前患者肾脏功能和病理结构改变来看,妊娠不一定会出现合并症,但出现合并症的风险极大。劝诫患者爱人:“你们有很好的感情基础,相信你不愿意为了自己的亲生孩子,甘愿让你的爱人冒这么大可能的风险。”经过上述沟通后,患者顺利接受了治疗,不仅能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两年后还领养了一个女儿。目前患者病情稳定,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四)沟通要点和分析

在有文献资料与典型事例的基础上,站在患者及家属的角度,剖析其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坚定患者的信心,打消患者及家属的疑惑,使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除了医患交流外,医务人员还要与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交流,取得他们对患者的支持。患者才会更好地依从,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