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69岁。退休工人,中学文化,经济状况良好。因胸痛、气短1年,加重伴下肢水肿2个月入院。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扩大,室壁运动普遍减弱,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0%。冠脉造影示三支血管病变,行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PTCA及支架植入术,并给予其他相关治疗后入院。其后仍觉胸闷、气短,活动受限,2周后再次入院。入院后体检、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与出院时检查比较,均无明显变化。
沟通过程与成效:主治医生查房,患者含泪哭诉花了数万元钱放了2个支架,自觉症状并未减轻,反而加重,有气无力,“成了废人”,担心“活不长了”,认为一定是支架没放好,或者支架质量有问题,要去法院起诉经治医生。医生注意到患者叙述问题时的表达方式(哭诉)和表情(明显淡漠),进一步询问了解到患者情绪低落由来已久,所谓气短并非实际的呼吸困难,不能活动是因为乏力。体检结束后,医生以关切、同情的语气告诉患者:“我来查房之前,听了住院医生关于您的病情汇报,看了您上次住院的病历和这次做的所有检查,刚才也听了您自己的叙述,仔细检查了您的心脏,知道您心脏确实有问题,而且问题不小,不然怎么会安支架呢!不过,实事求是地说,您的病情并没有想象得那么严重,这些不舒服不一定都是由心脏的问题所引起的。我觉得您的情绪有点不对劲,像是有抑郁情绪,心脏患者很容易合并抑郁症。我想再听听您的想法。”患者答:“医生,您说得有道理,我自己整天也在琢磨,不相信自己已病到没救了,但确实不舒服。我觉得您刚才说的跟我的情况很像,我也许确实是因为心情抑郁导致的,希望您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经过服用盐酸氟西汀(治疗抑郁症)两周后,患者胸闷、气短消失,精神状态明显改善,面带笑容地告诉医生病好了一大半,以后会一直坚持冠心病和心衰的规范化治疗。
2.医方没有充分地解释检查项目的必要性而导致的沟通障碍 常见的情形有:做了许多检查未发现任何异常;重复某些检查;患方要求做某些检查未能得到满足。临床工作中,常听到这样的一些抱怨:“我明明有病,你们却没查出来。”“花了这么多钱,一点问题也没查出来,真不值!”“我刚在别的医院做了这项检查,你怎么还让我查?”“我要求全面检查,你为什么不同意?”
化解方法:任何时候都应根据适应证选择检查,并让患方知情;应根据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最有必要、价格合理、无创性或创伤小的检查;应告诉患方每种检查的诊断价值和局限性,阳性结果可能有助于诊断,阴性结果也有助于排除某种疾病;疾病诊断不只是靠全身检查,还要靠详细的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最终进行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