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的功能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9-06浏览次数:12

一、决定正确诊断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正确的诊断是最关键的首要环节,它决定着能否治愈疾病,恢复健康,同时,诊断技能也是临床医学的精髓部分。正确的临床诊断来源于获取患者足够多的相关信息,并把这些信息经过特定的思维方式加工、整理及排序,再用一定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和验证,最后得出诊断结论,这才是一个较为完整、科学的临床思维程序。

医生需要的患者信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病史和个人相关(生活和职业等)信息,这需要医生有正确的医学观和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第二类是体格检查信息,这同样需要医生有正确的医学观和沟通能力,还必须具备较强的体格检查技能;第三类是实验室检查信息,这需要医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经验。这三类信息中,重要程度和获取难度都属前两类,第三类实验室检查信息得出的结论一般是直接的、较为准确的技术信息,相对而言较前两类容易。要获取前两类足够多的信息,除需要医生表现出较强的语言和行为的沟通技能外,更需要医生有较强烈的医患沟通意识。

近年来,由于医学技术的发展等多种原因,在诊疗工作中容易过分依赖高科技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忽视或轻视最基本的诊断技能——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依靠医患沟通获取患者的相关信息减少,而依靠实验室检查结果增多,由此可能导致误诊、误治。从一定程度上说,医患沟通能力是临床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临床思维能力的增强有赖于医患沟通能力的提高,医护人员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就是提高临床诊疗能力(图3-2)。

3-2 医患沟通促进诊断机制

 

二、提高治疗效果

长期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都有这样一个体会:依从性好的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工作,康复痊愈的概率更大,并发症的概率更小,这就是医患沟通干预治疗的结果,是医务人员积极的语言和行为沟通产生的良性反应。患者和家属信任医务人员,就必然会积极地配合治疗。人对语言、行为及环境等信息产生的良性心理效应会导致良性生理反应。那么,为什么人对语言、行为、环境等信息会产生生理上的改变而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呢?实验证明,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递质等与免疫系统间存在着复杂的反馈调节关系,从而提出了心理或神经免疫学的概念,基本机制是:心理社会信息传入大脑→大脑皮质加工处理并转换成认知评价(观念)→传入大脑边缘系统→转化为具有情绪色彩的内脏活动→大脑运动前区(下丘脑和垂体)→释放多种激素和神经递质→或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变化→或直接影响免疫功能(减弱或增强)→疾病或健康人接受到或转换到的是积极的认知评价,良性情绪的内脏活动就刺激大脑产生有利于增强免疫系统的神经肽-激素组合,并构成神经-内分泌-免疫良性反馈调节运行机制,使机体活力增加,免疫力强化,趋向并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当人接受到或转换到的是消极的认知评价时,恶性情绪的内脏活动就刺激大脑产生削弱免疫系统的神经肽-激素组合,并构成神经-内分泌-免疫反馈调节运行的紊乱,使机体活力抑制,免疫力降低,转入亚健康状态或发生疾病。

由此启示,医务人员要发挥特有的职业优势,高度重视医患沟通,以多种途径和方法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医学与健康教育,施以积极信息的鼓励和暗示,使患者接受到或转换到的是积极的认知评价,从而产生良性情绪,对康复抱有强烈的信心和期望,主动努力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即增强患者的依从性,那么不论是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等,疗效都将会有明显提高(图3-3)。

 

3-3 医患沟通干预治疗效果机制

 

三、融洽医患关系

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够融洽医患关系,使医患双方建立信任合作的互利双赢关系。从心理学和社会学分析其机制,我们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看到必然的规律。

1)沟通使医患形成共同认知:认知,即人将感觉的信息经过思想形成观念和态度。达成共识,这是医患沟通最重要的一步,所谓医患间的共同认知,就是围绕疾病诊断、治疗方案、康复预后、技术条件、医疗费用、服务质量、伦理情感、法律规则等内容。医患之间应建立共同的看法、认识及态度,有了观念和认识上的共同语言,就为医患关系奠定了较扎实的理解与信任的关系,这是医患双方理性合作的基石。

2)沟通使医患心理相容:人是理性的,所以心理活动就特别受理性的判断影响,当医患双方有了基本的共同认知后,就会对对方产生较大的心理包容度,常常会容忍、接受对方的缺点和过错,甚至原谅对方的无意损害。事实证明,沟通越密切,心理包容度越大。

3)沟通使医患产生情感:当医患密切交往接触后,医患双方很容易产生情感。由于是医者帮助患者,患者的情感需求又较强烈,所以一般医者对患者表现出职业性的关爱后,患者对医者容易先产生情感,并表现较明显;而医者因工作职业的要求较为理智,情感表现较为含蓄。医患间的情感性质一般来说是友情,医患建立友情后,不论对诊疗效果还是对解决医患纠纷都十分有益。

4)沟通使医患互相满足尊重的需要:获得尊重是人最重要的高级需要,患者因病成为社会的弱势者,更迫切需要被尊重;医者的社会地位也强烈需要获得患者、家属及社会尊重。建立良好的沟通后,双方的认识、思想、情感及行为互被接纳,尊重的需要互相满足,医患关系更加融合。

5)沟通使医患获得应得利益:市场经济环境中,医患双方的利益点各有不同,如患者的利益点是身心健康、家庭幸福、合理费用、个人事业等;医者的利益点则是个人成就、社会声誉、经济收入、医学进步等,但医患双方获取利益的方法和途径却是高度一致的,即治愈伤病、康复身心。只有使患者治愈伤病,恢复健康,医患才能真正得到各自的利益,因此,医患沟通就是医患分享利益,共同发展(图3-4)。

3-4 医患沟通融洽医患关系的机制

四、推进现代医学模式

要实现现代医学模式,就是在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基础上,把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有机地融合到诊疗疾病的过程中,即诊治伤病。这不仅要用药物、手术、物理技术等方法和手段,还要用语言、行为、环境等进行心理治疗和影响。此外还要干预社会生活的相关方面,要将治疗、预防、保健、康复四位一体,形成立体化的大医学格局,而不仅仅是临床(生物)医学的一个侧面。上述三个重要机制,已经从不同侧面说明了实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机制。

  显然,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用系统思维来设计、构造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医学体系。这个系统实际上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核心系统,即指挥系统,它以医学学科、生命学科及相关学科为科学理论支撑,以医疗卫生机构、政府管理部门、医学教育机构与相关专业和职业人员组成分工协作为网络体系,发挥组织、管理和协调的作用。另一个是周围系统,由广大患者和全社会的人群组成,发挥宣传、参与、反馈、优化的作用。那么,联系两大系统的桥梁就是医患沟通。医方工作的成效取决于发动、组织、教育、管理的效率。所以,医方应该将医患沟通作为临床工作中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积极渗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不害怕、不回避各种社会矛盾,主动、真诚与社会全面沟通,努力完善自身,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战胜伤病;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推进现代医学模式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