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回眸医改三年》
按:2012年8月4日至8月14日,人民日报刊发新华社《回眸医改三年》系列报道共6篇,分别是“新医改惠及亿万国人”“惠基层百姓 绽和谐之花”“家国情怀推医改 三年实践聚共识”“三年磨一剑 一剑舞三年(摘要)”“真心为民 甜多过苦”“决心顺民心公平兼效率”。汇总如下:
新医改惠及亿万国人
2012年8月4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
新医改方案从最初酝酿到定稿通过,经历了一次政治局集体学习、三次国务院常务会、一次政治局常委会,从调研、起草到最终出台,新医改方案经历了三年的酝酿期。
卫生部办公厅主任侯岩说,新医改方案从最初酝酿到定稿通过,经历了一次政治局集体学习、三次国务院常务会、一次政治局常委会。“可以说,新医改方案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基本路径的确定,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完成的。”
自2006年7月起,卫生、财政、社保、药监四部门就医改重点和难点开展专题调研。随后,国务院又分别向各省区市,各阶层、各行业和社会群体广泛征求意见。“座谈会开了不计其数,其中由国务院领导亲自主持的座谈会就开了五六次。”侯岩说。
新医改方案还首次“借助外脑”,引入境外商业咨询机构参与政策设计。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世界银行、麦肯锡咨询公司、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9家境内外机构参与了对新医改方案进行独立平行研究。
国家医改办收到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多达35929件。根据这些建议,草案最终进行了190余处较大修改
充分尊重民意、吸取民智是新医改制度设计的最大亮点。
国家医改办组织力量编写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答》,还专门编印出版了《医改与我》的小画册,通过40个简明扼要的问题设计,加上通俗易懂的配图,向普通群众宣传介绍新医改。
此后,社会各界邮件、传真、信件如雪片般飞来。国家医改办收到的意见建议多达35929件。根据这些建议,草案最终进行了190余处较大修改。
国家医改办主任孙志刚说,新医改在制度设计上,十分重视地方的首创精神。一些地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实践创新均得到认真总结并在全国推广。许多配套文件的形成,也来源于基层的试点和实践。
安徽省在国内最先取消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加成,实施零差价;为保证这一目标落到实处,安徽设计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如基层医疗机构公益性保障制度、规范化的药品招标采购制度、竞争性的用人制度等等。安徽的突破,对于新医改的全盘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类似“安徽模式”制度创新在三年医改过程中比比皆是。如陕西的“神木模式”、江苏的“镇江模式”、湖南的“桑植模式”“蓝山模式”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陕西的“子长模式”。陕西省子长县公立医院改变“以药养医”后,患者负担下降,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子长的经验为“十二五”全面破除“以药养医”机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
“我们在北京研究时觉得这个问题很复杂,很难决断,是地方的探索给我们开拓了思路。”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说。
三年医改充分证明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