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纠纷如何化解?今年2月28日,南通尝试成立了医患纠纷调处中心。这是江苏省首家由政府出面成立的专业居中调解机构,被称为“独立第三方”。如今,大半年时间过去了,它的运作效果如何?记者近日前去做了一番调查。
独立第三方,打破医患纠纷“一家说了算”
与很多地方一样,医患矛盾在南通呈上升趋势。据统计,仅在该市四家大医院发生的医患纠纷,就从2004年的163件上升至去年的262件,医院累计赔付900多万元。
“以往医患纠纷发生后,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孰对孰错,莫衷一是。”南通市政法委副书记王振感慨道,闹到最后,解决途径不外乎三种:一是“私了”,由于双方缺乏信任,自行协商的成功率很低;二是“官了”,相当部分患者认为卫生部门和医院就像“父子关系”,不信任;三是“官司了”,这一方式费时费钱费精力,患者往往不愿采用。所以,为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迫切需要从工作体制和机制上寻求突破。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部门牵头协调,卫生、司法部门业务指导,公检法整体联动的医患纠纷调处崭新机制在南通“试水”。新成立的医患纠纷调处中心对矛盾双方实行咨询、受理以及调解“三免费”服务,与任何一方无利益瓜葛。
在操作中,医患调处中心、医院、保险公司三方无缝对接,实行保险理赔预付制度,一旦发生纠纷,患者可从中心先支走部分费用,最终赔付也由保险公司通过调处中心向患方支付。中心还同时设有巡回法庭,若调解不成,就地进入司法程序。
针对医疗事件责任认定这一让患者最不放心的环节,这里广泛吸纳法医、律师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新闻媒体加入鉴定专家库,推行“阳光鉴定”。
一手托两家,公平公正医患双方都叫好
医患调处中心成立不久就接连碰上两次“大考”。
4月18日,启东患者陈某因上腹部疼痛到市区某医院就诊,诊断为盆腔炎,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可次日下午,患者突然死亡。
死者家属情绪激动,一下子来了几十号人围攻医院。院方认为,死者为心源性猝死,自己无过错。双方剑拔弩张。医调中心闻讯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安抚、调解。开始死者家属开口索赔60万元,经前后40多个小时的斡旋,最终,在诊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瑕疵的院方赔偿14万元外加免除患者4000多元的医疗费。双方化干戈为玉帛。
6月2日傍晚,2年前在某医院安装心脏起搏器的如皋农妇赵某,在家突然死亡。家属认为起搏器出了问题,一下子来了20多个亲友在医院“闹”说法,医院紧急求助。
调处中心连夜组织专家赶到死者家里对起搏器进行检测,结果起搏器功能正常,赵某属于猝死,不是医疗事故。但家属不接受,准备发动更大规模的“医闹”。医调中心紧急启动联动程序,公安、法院等部门迅速介入,控制事态。同时继续做思想工作,强调企图靠“医闹”获取无责赔偿今后行不通了。这起纠纷以处于守势的医院零赔付告结。
“过去,医院遇到这类纠纷,不管对错,往往是‘大闹大赔、小闹少赔’。”南通某医院医患沟通办主任叶欣说,“现在有了医调中心,快刀斩乱麻,真是太好了。”
三升三降,过去常见的“医闹”不闹了
创新的举措带来了医患调处的崭新景象。
南通医患调处中心成立半年多来,接待群众来访280件500余人次,市区发生医患纠纷33起,与去年同期比下降29%,调处成功率100%,为患方理赔74万元,不足去年同期的六分之一。几家大医院未发生一起群体性医患冲突事件,而去年同期为6起。
南通市一位信访干部告诉记者说,过去的信访案件中,医患纠纷矛盾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调处中心成立后,因医患纠纷来上访的几乎绝迹,他们现在快成“闲人”了。
南通市政法委上月做过一个调查。在群众满意率问卷调查中,96%的患方当事人选择医调中心作为解决医患纠纷的主渠道,有90%以上的群众认为医调中心是个值得信赖的中立机构。
作为社会转型期最令人头疼的矛盾之一,医患纠纷在南通得到有效化解,引起各方关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先后做过专题报道,上海、深圳、昆明等省内外30多个城市专程组团来南通考察学习。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林祥国专门作出批示,认为南通的创新实践对全省具有普遍借鉴意义,要求认真总结、宣传和推广。 陈明 仲崇山